为全球汽车产业贡献中国力量,世界智能网联汽
日期:2025-10-21 11:03 浏览:

为期三天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今天在北京落下帷幕。会议期间,我国发布了《智能网联车路云融合试点应用阶段成果》,为行业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我国发布“车云融合”阶段性成果
“车路云一体化”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系统化技术架构。通过车辆、道路设施和云平台的深度融合,实现交通系统的协同感知和智能决策,是保障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行驶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该技术路线的国家,已有20个城市(联合体)参与了相关试点工作。目前,我国已成功细化“Vehicle-R”十大功能场景oad-云一体化”:涵盖交通信号灯信息服务、交通事件信息预警、弱交通避碰配合、自动紧急避让配合、车辆理解信息共享服务。
同时,我国“车路云一体化”的研发应用已在智能公交、无人配送、智能客运出行车辆、城市物流、公路物流、智慧环卫、智能充放电、闭环数据和增值服务等领域落地。
智能网联标准化十大主要成果已发布
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闭幕式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了十大网联汽车标准化成果。截至目前,我国已起草发布了近百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支撑了科技进步。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演变。
安全标准方面,发布了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涵盖车辆安全、人身安全和信息安全,为行业发展划定了“安全红线”。在测试验证方面,相关安全管理规则使智能网联汽车从“地面测试”走向“开放道路”。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 阿铁成: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起步于2015年,经过十年的系统推进,已经系统建立了标准化推进路径,先行先导、夯实基础。十大成果既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阶段性总结,也是推动行业成为全球领先者的重要支撑。
中国汽车工业中心也表示,在参加车展的同时在国际标准体系构建的同时,中国专家还牵头制定了多项ISO和联合国监管标准,推动“中国标准”深度融入全球体系。未来,我国将继续引领标准,不断完善体系建设,深化国际合作,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系统规划发展目标和主要发展方向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还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路线图(2025-2030)》。该路线图系统规划了到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的发展目标和主要发展方向。
《路线图》提出,到2030年,我国将形成多技术协同的综合网络体系,全面实现充分支持车辆多业务连接需求。其中,我国5G在我国MGA新乘用车中的渗透率将达到95%,蜂窝车联网直连通信能力渗透率将达到30%。 5G/5G-A网络可实现50毫秒、100毫秒的传输时延保证。
相关专家表示,在交通管制信息服务方面,我国目前已在12个城市开通了4700多个数据交通管制信号,预计到2025年底客运车辆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车联网部高级工程师包旭彦:我们坚持标准为先,重点在车云、云数据接口、数据质量等方面制定基础通用标准,推动车联网的发展。罗斯区域互联。
(央视记者 罗宏进 唐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