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在钙钛矿发光二极管领域取得新进
日期:2025-11-13 11:25 浏览:
新华社南京11月12日电(记者陈熙媛)记者11月12日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该校柔性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黄伟与王建普、王娜娜教授团队提出“回收中间层”,提高声子回收率,使堆叠式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量子效率高达45.5%。国际学术期刊《自然》12日在线发表相关论文。王娜娜介绍,钙钛矿光伏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而钙钛矿LED则相反,将电能转化为光能。与成熟的有机LED相比,钙钛矿LED在光亮度和色彩纯度方面更具优势。近年来,它们也成为全球新型发光和显示技术的热点。目前,马真正的有机LED一般采用堆叠器件结构,将许多发光单元串联起来,以增加亮度并延长器件的寿命。叠层钙钛矿LED的外体积效率长期未超过10%,这已成为钙钛矿LED产业化进程的瓶颈。 “堆叠并不是简单的‘1+1=2’。主要难点在于层间连接必须同时实现高效的载流子注入和光子传输,并在逐层旋涂溶液过程中保证钙钛矿薄膜各层的质量。”王建普介绍,十几年来,PatUloy团队对连接层和钙钛矿发光层的微纳结构进行了优化,创新性地提出了“层间光子循环”,使得一层钙钛矿层产生的光子可以被另一层钙钛矿层重新吸收并再次释放,从而打破了钙钛矿层的束缚。了解传统光提取的局限性。实验结果表明,团队制备的堆叠式钙钛矿LED器件的外量子效率达到45.5%。 《自然》的审稿人评论称,此时提出的“层间光子循环”为未来提高钙钛矿LED效率开辟了重要方向。黄伟表示,团队领导的堆叠式钙钛矿虽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但器件效率已经达到商业水平。团队将努力强化实验室成果,持续推动钙钛矿LED产业化。